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,海外华族庆祝中华节庆,因国情,气候及各地客观条件,并非全部依据在中国庆祝的方式及风俗,千里不同俗,这些节庆被华人流传到中国以外,庆祝方式就会或多或少加入地方上的风俗或“就地取材”,就是所谓本土化。
『三山九九,重阳登高』沿袭传统,再加以本土元素,打造一个古风新韵的重阳节,除了宣扬重阳文化,也宣传我们国家的华人特色。
以下就列举『重阳节』的传统习俗及本土包装的习俗:
重阳糕VS九层糕
据史料记载,重阳糕又称花糕、菊糕、五色糕,制无定法,较为随意。九月九日天明时,以片糕搭儿女头额,口中念念有词,祝愿子女百事俱高,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。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,像座宝塔,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,以符合重阳(羊)之义。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,并点蜡烛灯。这大概是用“点灯”、“ 吃糕”代替“登高”的意思,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。当今的重阳糕,仍无固定品种,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。
重阳糕在我国近乎没人知道是什么样子,怎么培制。因此工委会就决定以”九层糕“代替重阳糕。九层糕是红白层叠的传统糕品,属于喜事及节庆糕品,在婚事,做寿,喜事宴客上常见。九层糕也有步步高升,长长久久,节节上升的吉祥寓意。九层糕被选为马来西亚的重阳糕,即不偏离重阳糕的涵义,也符合我国风情,非常贴切。
赏菊花饮菊花酒
重阳节在有四季变化的中国,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,菊花盛开,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,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。陶渊明以隐居出名,以诗出名,以酒出名,也以爱菊出名;后人效之,遂有重阳赏菊之俗。旧时文人士大夫,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,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。北宋京师开封,重阳赏菊之风盛行,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,千姿百态。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“菊月”,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,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。清代以后,赏菊之习尤为昌盛,且不限于九月九日,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。
菊花酒,在中国被看作是重阳必饮、祛灾祈福的“吉祥酒”。古时菊花酒,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。九月九日这天,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,掺入准备酿酒的粮食中,然后一齐用来酿酒,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。传说喝了这种酒,可以延年益寿。
由于我国没有四季之分,没有秋天,没有大量各式各款的菊花盛放的奇景,于是“赏菊”只能象征式,大会征求花店在庆典当天售卖菊花,就是沿袭“赏菊”的习俗。
至于菊花酒,我国并不常见,在市场也买不到,我们也没喝过菊花酒。为了让大家知道有喝菊花酒的重阳习俗,大会在活动当天准备菊花茶让来宾饮用,菊花酒与菊花茶一样是健康饮料,有疏风除热、养肝明目、消炎解毒的功效。不喝酒的人不会喝菊花酒,但菊花茶老少咸宜,人人爱喝,故成了庆典的“应节饮品”。
插茱萸和头戴菊花
马来西亚找不到茱萸,于是工委会决定在今年庆典,分发给参与者叫“臭草”的植物,相传臭草有避邪挡煞的功能,我国传统型家庭仍有出席丧事佩戴臭草的风俗。至于头戴菊花,大会将呼吁参与的群众响应头戴菊花,一齐复兴重阳的文化。
我们必须强调,这一切不是迷信,也不具有宗教色彩。这一切是我们祖宗代代流传的传统,是先人智慧;从另一角度来看,它是民俗教育,也是文化的活化石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